伊果在小時候是壹個並不合群的小孩子,在他第壹口嘗了法式雜燴之後的回憶鏡頭中可以看出——受了傷、壞掉的自行車、哀怨的眼神,然後他的媽媽給了他壹盤讓他深感安慰的法式雜燴。兒時的經歷顯然讓他變得很刻薄,臺灣配音的版本幹脆就直接稱呼他為“科博”。相信古斯多作為壹個五星廚師的料理肯定不會差,但是在影片壹開頭,伊果刻薄的給了4星,通過臺詞分析能得出,減掉的壹顆星並不是因為菜做的不好吃,而是因為不同意古斯多的那句“人人皆能料理”的名言。直到影片尾聲,當他直到給他做菜的是壹只小老鼠的時候,他的美食評論家的職業生涯帶給他的價值觀完全崩潰了,但是別忘了,他是壹個受過過良好教育的人,並且非常“刻薄”,他可以對美食刻薄,也可以對自己刻薄,所以,價值觀崩潰之後他改了行,並且時常光顧林奎尼的新餐廳。
老鼠,骯臟、下賤、不值壹提,並且時常不勞而獲。這樣壹種生物,在這部影片裏面代指那些伊果瞧不起的人,那些“不配”做料理的人,當這樣壹種人給伊果呈現了那壹盤勾起他受了欺負後回家得到莫大安慰的回憶之後,他怎能不震驚?要知道,伊果那種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美食方面的閱歷,能在那種情況下打動他,並不是更登峰造極的料理,也更不可能是密不可分的私人關系。可以說,小老鼠以自己低微的身份打破了他內心最脆弱的那壹道圍墻。
我不是學心理學的,但是這裏給妳壹些我自己的分析,妳自己看壹下,然後用心理學的知識完成這個作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