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菜譜 - 拗九節的來歷(簡短的)

拗九節的來歷(簡短的)

傳說,平潭古代有壹鄉人含冤入獄,兒子送去的飯食,卻被獄吏吃掉。後來,鄉人建議兒子用地瓜粉(當地俗稱番薯粉)做皮,包有肉、魚,搓成團送去,獄吏果然不吃,關在牢裏的老父親,終於能吃上壹頓美食。此後,這種平潭民間特有的餃狀丸子,當地稱作“鹹米時”便流傳下來。作為壹種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

習俗:家中不管男女老少,歲數逢“九”的叫“明九”,歲數是九的倍數的稱為“暗九”。屆時,親戚互相請去吃拗九粥(丸),糯米煮的,加紅糖,紅棗、瓜條、龍眼肉等,也吃太平面,祝賀過節。如果家中有兩人逢九,要邀請親戚中有逢九的過來壹個,湊成“奇數”,以示吉利。

有的地方“後九節”過三天,到二月初二,叫做“拗九仔”,繼續包“拗九丸”。這就是民間所說的“過九”。是百姓對生命敬畏的壹種特別的表達方式,在平潭民間很是慎重,而且很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