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饑荒食譜 - 江西元宵節有哪些特別的習俗?

江西元宵節有哪些特別的習俗?

1,南昌:打龍燈

南昌講究“正月十五大於過年”。掛燈籠、賞燈籠、玩龍燈是南昌人元宵節的主要習俗,突出了“鬧”字。

往年元宵節,各種舞龍隊伍走上街頭,人山人海,鼓樂四起。很多大街小巷都搭臺唱戲。夜幕降臨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門前掛起燈籠,各顯神通。

2.福州:跳儺舞

在南豐,每年元宵節,都有2000多名民間藝人參加“儺舞燈會”活動。元宵節壹到,遠處就能聽到喜慶的鑼鼓聲響起,村裏的儺班正在跳著傳統的“呵呵”舞,用古老的方式祝村民們新年吉祥,日子越來越紅火。

“呵呵”舞蹈象征著家庭和睦、婚姻幸福,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富裕的農民更喜歡用傳統的跳儺來慶祝豐收和祈求幸福。

3.贛州:舉燈。

在崇仁縣的坑口、沙堤、劉家橋、尚赫、東萊、三山等鄉鎮,壹些民族村寨還有“提燈”的習俗。人們用壹塊長約5英尺的木板,兩端挖洞,用4-6個方形燈籠和內部燃燒的蠟燭裝飾木板,每人壹個。兩個板燈的孔用木棒相互連接,兩端用紙紮緊。

有幾百米長的燈,包括四五百個條形燈。夜晚,他們在碼頭上行進,蜿蜒曲折,伴著鼓聲和鞭炮聲,壯觀得像壹條金龍從洞中走出來。

4.上饒:舞板龍燈

每年元宵節前後,玉山、婺源、上饒縣等農村都有舞龍燈的習俗。用竹骨彩紙綁龍尾,每家每戶綁龍身。每家每戶都配備了壹個長板凳,並綁上兩到五個燈籠作為龍的身體。

每節燈籠內點蠟燭,每節上兩盞燈籠長2米,由壹人手持。壹站式燈由數百個面板燈連接而成。元宵節的晚上,走在村巷裏,燈光倒映天空,像壹條龍在遊動,場面十分壯觀。

5.九江:賽巴登

都昌縣有爭燈籠、爭碗的習俗,祈求風調雨順、無災無難、五谷豐登、牲畜興旺。正月十五元宵節下午五點,村裏的人敲鑼告訴村民,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燈籠,到祠堂祭祖。

許多村民在正月十四的晚上或正月十五的早上開始制作燈座。燈座的原料是米粉。在村民手中,米粉被揉成豬頭、雞、狗、牛、猴、魚、羊等各種形狀。晚上6點多,很多村民提著自己的燈籠來到祠堂。

祭祖結束後,村民們各自提著燈籠回到家中,壹起吃飯慶祝元宵節。對於很多村民來說,過元宵節更多的是壹種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