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端午節互祝“端午節”,更符合節日的性質,更貼切,類似清明節。
雖然說端午節是祭祀的節日,但是各地都有豐富的節日活動,比如賽龍舟,很有節日的氣氛。這壹天也是親戚朋友聚會的日子。所以逐漸演變成壹個比較愉快的節日,更多的人互祝“端午節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說,“端午節快樂”是對親朋好友的祝福表達,也是壹種美好的祝福。說“開心”也合適。
端午節的傳說
相傳,人們吃粽子,賽龍舟,在門廊上掛艾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傷心欲絕,於5月5日投汨羅江自盡。
還有壹個傳說是春秋時期的忠臣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被扔進了大江裏,於是有了端午節紀念伍子胥的說法。
還有壹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也是在五月初五,她為了救父親而投河自盡。
此外,古代五月天氣濕熱,毒蟲入侵。五月的第五天被稱為邪惡月和邪惡日。當時有各種各樣的排毒活動,還有“躲端午節”和“避五毒”的習俗,也就是這壹天要避邪避疫。因此,人們會在端午節期間在家裏懸掛艾草或菖蒲,並給他們的孩子戴上艾草香囊和系上彩色絲線等習俗,以求得和平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