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正月十五過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過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有踩高蹺、舞獅、劃旱船、賞花燈、猜燈謎、打龍燈、迎子姑、送童燈、跳秧歌。

1,踩高蹺。

踩高蹺是壹種流行的民間群眾表演節目。高蹺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表演者可以用綁在腿上的長木頭走路,跳躍和舞劍。最高的高蹺有十多英尺高。他們壹邊表演壹邊唱歌,活潑歡聲笑語,像在地上行走。

2.舞獅。

舞獅也是中國最好的民間藝術之壹。在節日或聚會時,人們會以舞獅自娛。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時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3.劃壹艘幹船。

劃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把竹木做成的彩船套在身上,模仿陸地上劃船的動作,唱壹些當地的曲調,邊唱邊跳,這就是劃旱船。這個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

4.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為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宮殿、寺院“燃燈供佛”。從此,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就流傳到了民間。正月十五,無論士紳還是百姓,都會張燈結彩,全城徹夜燈火通明。

5.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猜燈謎,也叫打燈謎,是源於元宵節的壹種文字遊戲。最早出現在宋代,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猜。所以叫“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