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大黃魚有著特殊的生理,腦袋裏藏著寶藏。
大黃魚漁民又叫黃魚、石魚。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生於東南海,形如白魚,體扁骨弱,鱗黃如金。頭上有兩塊白石,潔白如玉。”這是對大黃魚的描述,身體金黃,色澤艷麗。黃花魚的耳朵兩側有壹塊白色的小“大白石”,稱為“魚寶石”。
2.野生大黃魚生長在深海,很難捕捉。
野生大黃魚生長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等深水區。海水深,風浪大,打撈作業難度大。這樣,漁獲必然會很少。
3.野生大黃魚成活率低,生長緩慢。
大黃魚主要生活在6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是壹種洄遊性海洋魚類。因為是草食性海洋魚類,大黃魚生長非常緩慢。
4.野生大黃魚資源枯竭,產量很少。
20世紀70年代,大黃魚被過度捕撈,導致其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現在近幾年的大黃魚捕撈季節,捕撈產量很低,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5.野生黃花魚是四大名魚之壹,味道鮮美。
中國四大名海魚分別是大黃魚、大黃魚、帶魚、魷魚,大黃魚是第壹名海魚。大黃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與眾不同。富含蛋白質、鈣、磷、鐵、核黃素、煙酸等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