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介紹,紫菜在中國古代就有食用。金代左思《五度賦》有紫色,註紫色為“北海之草”。紫菜的清熱功效早在明代就得到肯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壹書中指出,紫菜主要用於“熱氣擾喉”,味甘性寒,能清熱、養胃、利水腫。
用紫菜煮湯不僅可以幫助退燒,還可以緩解喉嚨痛。喜歡豆腐的話也可以加點。豆腐裏的石膏會讓退燒的效果更強。對於發燒時肺熱痰多的人,楊麗建議可以用紫菜、蘿蔔煲湯,有化痰清熱的作用。不過,楊莉提醒,這種“退熱湯”適用於輕度發燒和感冒初期,不適用於癥狀較嚴重的感冒和發燒。
此外,紫菜還含有豐富的膽堿、鈣和鐵,能增強記憶力,治療婦女兒童貧血,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保護健康。含有壹定量的甘露醇,可作為輔助食品治療水腫。紫菜含有大量的碘,可用於治療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紫菜中所含的多糖能明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