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結構是指膳食中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及其在食物中的比例。人類飲食中的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水和纖維素。
沒有壹種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因此,人類的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各種食物的比例適當,才能達到膳食平衡、促進健康的目的。
谷物消費低,動物性食物消費高。人均糧食消費量僅為160 ~ 190g/d;動物性食物,肉類約280g/d,乳及乳制品300 ~ 400 g/d以上,蛋類約40 g/d,能量攝入3300~3500kcal,蛋白質約100g,脂肪130 ~ 150g。
是壹種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膳食模式,以歐美發達國家的膳食為代表。雖然食物質量較好,但營養過剩。
優勢
飲食結構以谷類為主。由於谷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所以碳水化合物是最經濟和最主要的熱能來源。豐富的蔬菜和粗糧使人攝入大量的膳食纖維,因此消化系統疾病和腸癌的發病率極低。
豆類和豆制品的攝入,補充了壹部分優質蛋白質和鈣。喝茶、吃水果和甜食少,減少了糖的過量攝入。豐富的調味料具有殺菌、降血脂、增加食欲、幫助消化等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