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斷腸草”,中草藥名為“鉤吻”,又叫胡蔓藤、
大茶藥
、
野葛
、
毒根
、山砒霜。為
馬錢科
多年生
常綠
纏繞性木質
藤本植物
,長9~1
5尺,莖圓柱形,光滑帶紫色。葉對生、有葉柄、卵狀披針形,長1.5~3.5寸,寬0.6~1.8寸,全緣,兩面光滑,
折斷面
邊緣很整齊。夏季頂生或腋生喇叭形
黃花
,成三叉狀
分枝
聚散花序,有
香氣
。生於村旁、
路邊
、山坡
草叢
或灌木叢中。藥用
全草
,全年可采。
斷腸草雖然有
劇毒
,但它可用於治
頑癬
,取斷腸草二層皮、
野蘿蔔
根、冰糖各30克,搗爛加醋敷患處。用
鮮葉
搗爛外敷可治療瘡腫毒、疥癬;在獸醫上應用可制成針劑治豬氣喘病。水煎湯可驅除
豬絳蟲
、
蛔蟲
、
姜片蟲
等。
歷代
本草
中多作藥物記載,《
本草綱目
》中格外註出:“人誤食其葉致死,而羊食其苗大肥。”這可能與羊體內含有某種解鉤吻毒素的物質有關。鉤吻含多種
生物堿
,人誤食後應立即灌服新鮮
鵝血
、鴨血或羊血,並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