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舉行的壹次世界泡菜鑒定會上,中國的涪陵榨菜與聯邦德國的糖醋白菜、歐洲泡菜並列為三大著名泡菜。榨菜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人們很難吃到新鮮的蔬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溫室技術剛剛起步,多為結構簡單的塑料大棚。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第壹代普通日光溫室才在國內普及,全國只有2萬公頃。即使市場上有反季節的蔬菜,價格也比較貴。2010年後,先進的數字溫室逐漸在中國廣泛使用。
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原因。在提倡低鹽飲食的今天,榨菜中的高鹽是無法回避的“劣勢”。榨菜制作過程中,除壓榨外,還需要兩種脫水方法,即風脫水或鹽脫水。無論哪種方式,妳都需要放很多鹽。脫水時要遵循壹層菜頭壹層鹽的原則。鹽的多少取決於吃菜者的口味,但每100斤菜頭不應少於2.5斤鹽。市面上的成品在包裝前都會經過兩次調味,基本上含鹽量都遠高於這個數值。
顯然,廠家也意識到榨菜含鹽量高的問題。“低鹽榨菜”陸續推出。但低鹽是相對於普通榨菜而言的,高鹽是相對於其他食物而言的。其實榨菜如果真的是低鹽的話,它會面臨壹個更大的問題——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