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名小食。來源於客家菜。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市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後面的韓江壹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壹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裏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湯。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壹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制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聞名。以後又有外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鎮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攤檔均有經營。改革開放以來,牛肉丸成為潮汕美食美名遠揚,其中尤以用料上等口味正宗的壟美齋牛肉丸著稱。牛肉丸做法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鐘,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牛肉丸有關圖片握住拳頭控制從大拇指和食指成環狀中擠出丸,用羹匙掏下放到溫水盆裏,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加入適量味精 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