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不僅是衡量營養素適宜性的指標,也是幫助個人和人們制定膳食計劃的工具。
第壹節概述
壹、國外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A)美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發展
美國國家研究機構(nrc)於1943發布了首個推薦膳食推薦膳食供給量(rdas)。在營養委員會的領導下,rdas幾經修改,直到10版於1989年出版。rdas已成為不同時期美國人營養素供給領域的權威指導性文件,對許多國家rdas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
(B)歐洲國家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發展
1.平均需求(ear),表示壹個人口的平均需求;
2.營養參考攝入量(rni),這意味著高於這壹水平的攝入量幾乎肯定是合適的。
3.低營養參考攝入量。
(C)亞洲國家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發展
2.中國的“推薦每日膳食推薦膳食供給量”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壹)中國“推薦每日膳食推薦攝入量(rdas)”的制定。
65438-0937,侯祥川主要負責中國人最低營養元素的制定。季崢在1941發表了《中國人最低營養需求芻議》。1952中央保健研究所營養部編制出版的食物成分表中的“營養素需要量表(日常飲食營養素供給標準)”包括鈣、鐵和五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