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楊梅、楊梅(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楊梅屬楊梅的樹皮或根皮。壹年四季都可以收獲,切片曬幹。
原始常綠喬木,高5 ~ 15米。樹皮淡灰棕色;小枝和芽濃密氈合,皮孔緊密和明顯。單葉互生,簇生於枝條上部,革質,楔形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5 ~ 18厘米,寬1.5 ~ 4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少數圓齒或鋸齒,葉下有極其稀疏的金腺。圓錐花序腋生;雄花序長6 ~ 8厘米,苞片密集,呈疊瓦狀排列,每個腋芽中有壹朵雄花,雄蕊3 ~ 7枚;雌花序很短,因為有分枝。只有1 ~ 4能懷苞片,看起來像穗,長2 ~ 3.5厘米。每個苞片的葉腋有壹朵雌花,子房有2條細長的鮮紅色花柱分枝。核果橢圓形,稍扁,成熟時紅色,外面有乳頭狀突起,外果皮肉質,多汁,含樹脂。
棲息地分布生於山坡向陽林。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雲南中草藥》:“澀,平。”
具有消炎、收斂、止瀉、養血、止痛的作用,治療痢疾、腸炎、崩漏、胃痛。
①雲南中草藥:“樹皮能消炎止血,止瀉。治血崩、痢疾、胃痛、胃潰瘍。”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精選:“根皮能消腫散瘀,止痛,殺蟲,收斂。治痢疾、腸炎、腰肌勞損、扭傷、濕疹、禿頂、慢性瘡。”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或者泡在酒裏。外用:研粉,灑或熬膏。
摘自*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