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找工作是壹件很困難的事情,餐飲我已經很開心了。“雖然做飯的錢不多,但至少有三頓飯吃。”和很多努力過的成功人士壹樣,讀完初中就進入餐飲行業的麥光凡,從殺雞殺鴨到跑腿,從生產部到服務部、後勤部,幾乎做過所有的餐廳工作。為了學習蛋黃肉的做法,他在臺灣省的壹家餐廳點了五份,旁邊的人都覺得他瘋了。麥光範說,壹道菜最重要的是有靈魂,這是廚師付出的結果。由於他勤奮肯動腦,不僅充分了解餐飲的每壹個流程和細節,而且興趣濃厚,立誌投身餐飲。於是,在19歲的時候,雄心勃勃的麥光範毅然前往香港學習烹飪。理解和努力,他的廚藝進步很快。23歲時受聘於中山壹家酒樓,率先引進香港酒樓的理念和“即蒸”小吃的做法,生意蒸蒸日上。但由於服務、人員、食物質量的不匹配,手術最終失敗。但這段經歷卻成了麥光範未來創業成功最寶貴的基石。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正是麥光範不屈不撓、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作風,使他成為“鮑魚王”楊貫壹先生的關門弟子。從此,麥光範“鮑魚王子”的名號在業內廣為流傳。
/Forum/19116 . 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