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漢族的壹個特色族群,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族群之壹。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省、海南、福建等地,分布在120多個縣。先民生活在黃河流域,西晉後期(4世紀初)和唐後期(9世紀後期)因戰亂大量南下。1270年代南宋滅亡後,輾轉江西、福建、廣東等地。自稱“客家人”或“來人”,以區別於當地人。客家方言是漢語方言之壹,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音韻。民歌有獨特的風格。客家人在居住的地區保持著他們自己的習俗和傳統。婦女充滿活力,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的束縛,勇於進取。到了近代,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許多客家人被迫分散到更廣闊的地區,有些搬到臺灣省和香港,或住在南洋。
關於客家起源的理論很多,主要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兒說。客家中原論認為客家人的主體是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原住民論認為“客家* * *是由南遷的漢人和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代越南移民融合產生的同壹主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代越南人,而不是生活在這壹地區的少數中原人”。從宋代開始,中原漢族大規模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了相對成熟穩定的客家家族。從此,客家人以梅州為根據地,大量移居國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是嘉應、贛州、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