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種子萌發時各部分的生長順序和結構特征;
2.研究植物種子萌發的條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實驗材料:
10長勢良好的綠豆種子,兩個透明塑料杯(自制),脫脂棉,水三。實驗過程。
1.制作培養杯:在塑料杯裏鋪上脫脂棉。
2.將10顆綠豆種子放入裝滿水的杯子中浸泡壹晚,然後將5顆種子放入兩個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鑷子把種子夾在脫脂棉和瓶壁之間,然後小心地往杯子裏加水,直到水位高出杯子底部2厘米。將壹個培養杯放在溫度25攝氏度左右的明亮處(如窗臺),另壹個放在溫度相同的黑暗處。
3.每天定時(上午9: 00)觀察種子發芽情況,拍照記錄種子發芽情況,同時用文字描述。描述時,註意植物長出的結構名稱(胚根、子葉、真葉、下胚軸);描述葉子和下胚軸的顏色;測量並記錄苗高的變化。
四、實驗結論:
1,我發現種子發芽時,先長出胚根,再長出葉子。
2.子葉扁圓形,真葉披針形。
3.黑暗中發芽的綠豆芽呈網狀。
4.我認為植物種子的發芽不需要光照。
動詞 (verb的縮寫)發現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以下問題:
如果把帶胚根的種子放在沒有水的地方,它會慢慢生長。
如果妳觸摸壹個年輕的胚胎,它將停止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