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姜”的繁體字為“〔?艹畺〕”,漢字簡化之前它們是毫不相幹的兩個字。“姜”字結構是上羊下女,或者是像戴有羊角的女人。趙誠先生說“像女子頭上有羊角之形,指從羌族俘虜來的女俘”。在甲骨文中,羌、姜只有性別上的區別,“羌”是男羌,“姜”是女羌。從這裏可以理解為:先有以“羌”為標誌的部族,後有以“姜”為標誌的姓。當需要有個符號來標記羌族的各個分支時,姜姓就產生了。古文字研究證明,羌族和姜姓都代表著壹種頭戴羊角的風俗。這種風俗叫作圖騰風俗,他們用某種裝飾表明壹個氏族同某種動物具有血緣關系。姜是姓氏,姓氏是同宗人的符號。在母系社會,人們知母不知父,人都是從女人身上生出的,古代大姓、國姓多從女,如姬、媯、姒等。姜姓的姜字從女從羊,義為牧羊的女人,也就是人,和“羌”字同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