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餅幹的歷史是怎樣的?

餅幹的歷史是怎樣的?

Cookies來源於英文cookies(英文音:kuki美式音:kuk?)是從香港傳入的粵語音譯。餅幹在美國和加拿大被解釋為薄而扁的蛋形餅幹,而英語餅幹來自德語koekje,意為“薄而薄的雞蛋”。這個詞在英式英語中主要用於區分“巧克力餅幹”等美式餅幹。第壹次做的餅幹是由幾個薄雞蛋做成的。據研究,它們是伊朗人發明的。

80年代,曲奇從歐美傳入中國,20世紀初在香港、澳門、臺灣省等地掀起熱潮。

生產步驟

1,打奶油,采用手動攪拌,勻速同向攪拌,讓攪拌產生更多濃度,可以讓空氣更好的滲透到奶油中,讓烤出來的餅幹口感不那麽幹。

2、和面,力度要輕柔適中,方向也很有講究,自下而上,反復進行,直至完成。

3、成型,塑料,用手輕輕按壓成型。

4、烘烤,烘烤溫度保持在200度的恒溫,雖然烘烤時間延長,但烤出來的餅幹口感松軟,幹濕分明,吃後不易上火。

5、冷卻,冷卻溫度更嚴格,室溫自然冷卻至餅幹中心溫度35度。也就是保證不會因為冷卻不足而容易成型;也保證了冷卻時間過長,導致外來細菌的滲入。

6.打包。包裝盒的印刷符合歐盟食品安全標準,鋁盒內還做了特殊的石頭紙內盒。冷卻後的餅幹放入石頭紙內盒,封口包裝前附上精美的產品說明書。包裝完成,壹盒愛心餅幹就烤好了。此外,為了防止松軟的餅幹在運輸過程中破裂,每盒餅幹還特意用充氣袋密封,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