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鄭德時期,在南直隸有壹個村子,住著壹個富人。他很小氣,連壹點蔬菜湯都不舔幹凈就不罷休。他會把掉在地上的芝麻全部撿起來吃掉。同壹個村子裏有壹個人病得很重。他向醫生要了壹個藥方,但醫生說要用七寸長的雞毛做藥物引子,不然什麽都治不好他。這家人找遍了整個村莊。只有小氣的財主才有這麽大的公雞,只好硬著頭皮去財主家借雞毛。
吝嗇鬼說,不如把我的公雞買回來,算妳壹兩銀子。家裏沒辦法,只好把公雞買回來幫忙。有人問,為什麽這個吝嗇鬼這麽大方,把雞給了妳?病人說是壹兩銀子買的!那時候壹兩銀子可以買十幾只雞。後來村裏的人都說這人真是個吝嗇鬼,壹貧如洗。
關於“鐵公雞”的歇後語
守財奴下蛋——沒有希望;不可能的事;沒什麽。
鐵公雞上拔毛——別想了
吝嗇鬼請客-沒什麽。
叫壹只鐵公雞下蛋——異想天開
青銅羔羊鐵公雞-身無分文
鑄鐵旋塞-身無分文
吝嗇鬼拜年——身無分文。
守財奴也有三個鐵環——什麽也沒有。
公雞捐贈-沒有
鐵公雞上的毛——什麽都沒有
鹽家重錘——鹹而韌;鐵公雞――吝嗇鬼
屬於守財奴的——壹文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