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節,亦稱為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石頭節定在初十日,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壹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
舊俗在除夕於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石頭節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系。
因為墻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墻角窟窿裏的緣故,正月初十日,民間傳說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
擴展資料:
石頭節習俗
1、掛花燈
初十這天掛起的花燈叫做“添丁燈”。添丁燈的叫法,源自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著“添丁”。
正月初九的晚上,村內新得男丁的家庭便會提前準備好花燈,待到十二點壹過,便爭先恐後將花燈掛起來。在風俗傳統中,搶在初十零點之時掛上“頭燈”,燒上“頭炷香”。
2、吃蓧面
正月初十,在蒙晉地區有老鼠娶親,要吃蓧面的習俗。根據民間傳統,這壹天也被稱為“老鼠娶親日”,吃蓧面是為了討好鼠爺,祈求新年交好運。
正月初十為滿族天倉節,這壹天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滿族及漢族人將黏米面捏成“小碗”蒸著吃,而西部地區的滿族及漢族人則將蓧面捏成“小碗”蒸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