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點
中秋節的起源應該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崇拜有關。據說這位官員的生日是7月15日,也就是中秋節。它的主要職責是為世人贖罪。傳說地宮會在中秋節打開鬼門關,死去的祖先可以回家團聚,所以也是鬼節。所以百姓要設道場,給鬼放饅頭。這壹天,他們要祭祖,上墳,點燈籠,為逝者照亮回家的路。
2.意義
中元節是道家的說法。在中國古代,1月、7月和10月的第15天分別被稱為上元、中原和夏媛:上元是上天保佑人民的日子,中原是地方官員原諒罪惡的日子,夏媛是水官解除厄的日子。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在南方,它也被稱為鬼節。也有人說中秋節是在農歷七月十四日。
中秋節的節日意義
從有關七月半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雙重意義,壹是表現緬懷祖先的孝心,二是弘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都是從惻隱之心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祝中原的同時,要擺脫鬼的觀點,期待互愛。
就其文化內涵而言,7月30日也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之壹,其文化背後反映的是壹種信仰。七月半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壹種文化,是古今緬懷先人的傳統。這壹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的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