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浸泡:將幹凈新鮮的豬小腸放入水中,春秋季28℃浸泡1天,冬季33℃浸泡2天,夏季1天。途中換淡水1次。要求使用的清水不含明礬、硝酸鹽、堿等物質。
2.刮腸:將浸泡過的小腸取出,放在木板上,用竹板或無葉刮刀刮去腸內外脂肪和腸內粘膜表面。刮力要均勻,避免刮傷腸衣,直到變成透明膜。收集刮下的腸粘膜液用於制備肝素,以提高其經濟效益。
3.沖洗:將腸管後端放在水龍頭上沖洗,仔細檢查有無漏水。切掉不能用的部分後清洗,然後根據長度拉直。通常是每100米1件。每根套管不超過18節,每節不小於1.5米。
4.酸洗:撒套管,壹般每100m用精鹽0.6 ~ 0.7kg。均勻腌制後,將竹竿重新紮好放入竹簾,每4 ~ 5個竹簾疊放在壹起,放在缸或木桶上瀝幹鹽水。12小時後,外殼處於半幹半濕狀態時,包裹手柄。
5.沖洗:將鹽漬腸衣浸泡在清水中,用水反復沖洗。先把腸衣外面的雜質洗掉,然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夏季縮短,冬季延長),但不要過夜。同時倒水檢查有無破損和滲漏,並根據腸的大小和長度對腸進行分類。最後每100米加入精鹽約0.5公斤,排水後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