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中國的傳統中秋節是什麽?

中國的傳統中秋節是什麽?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七月三十日、七月十四日、祖先節、蘭花節和地方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河燈、祭亡、燒紙錠、土地祭祀等。“中秋節”是道教的名稱,在民俗上稱為“七月三十”(或“七月十四”)。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祖先崇拜和相關節日。節日與古代文化中的陰陽循環有關。在易經中,“七”是壹個變化的數字,也是壹個復活的數字。七月是吉祥月、孝順月,七月半是人們在初秋慶祝豐收、回報大地的節日。壹些農作物已經成熟,所以人們需要祭拜他們的祖先,並用新米和其他祭品向他們的祖先報告秋成。這個節日是緬懷先人的傳統文化節日,其文化核心是尊祖、盡孝。

“七月三十”原是古代民間祭祖的節日,但被稱為“中原節”,起源於東漢以後的道教。道教有“三元論”,“中元”之名來源於“元代天官保佑,元代地方官赦罪,元代水官解厄”。佛教稱七月半為“笠原節”。到了唐代,統治者推崇道教,道教中元節開始盛行,逐漸將“中元節”的名稱固定為節日名稱,並將節日定在7月15日,壹直延續至今。

7月14/15日祭祖是流行於各國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也是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齊名的傳統祭祖節日。2010年5月,文化部在香港特區申報的“中秋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