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生壹代成蟲的雌性翅鞘都變黃變小;雄翅鞘基本為黑色,靠近鞘翅背部有壹個大黑點,較大。女性遠遠多於男性。幼蟲吃竹筍,成蟲也吃竹筍,危害很大。防治方法:秋冬季節竹林可松土,直接將竹象繭捅破,不利於竹象越冬。成蟲在產卵期,可噴灑白蟲敵,挖出新筍,殺死土中蛹。可食用。廣西、四川、重慶的孩子都喜歡抓這種蟲子。
生活習慣:
竹子像壹代壹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第二年6-7月,待新筍長勢較壯後,成蟲出土在筍上取食、交配、產卵。卵大多產在莖尖。產卵前,成蟲在莖尖上咬洞,並在其中產卵。每孔產卵1-2粒,孔內潮濕或有纖維狀突起。卵在3-7天內孵化。幼蟲期為15-19天。
老熟幼蟲在傷處咬洞著地,然後鉆入土中築成8-10 cm深的土室化蛹,成蟲羽化後在土中越冬。從卵到成蟲的時間是1個月。5月-10月每年都可能有害,尤其是7-8月。成蟲出土後壹般在8-10飛行,成蟲有假死現象。
成竹象和小竹象在5、6月出土,白天活動,輔以竹筍,將竹筍啄成許多小孔,用頭向下啄產卵孔,然後產卵;卵在3-5天內孵化,幼蟲在竹筍中進食。大約20天後,幼蟲咬穿竹筍的外殼,進入土壤結繭。化蛹約需15天,化蛹期為15天。羽化的成蟲在土繭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