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等地的“蘇丹紅事件”、“孔雀石綠事件”、“人工蜂蜜事件”,
“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工“鮮紅棗”事件、“毒豇豆事件”、“假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發生,三聚氰胺奶粉超標的幽靈多次再現,用“地溝油”加工食品、用雙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在水產品養殖中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惡行屢禁不止。2011在《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2007年)頒布近四年、《食品安全法》實施兩年後(2009年6月),染色饅頭、宜昌毒姜、毒豆芽、壹滴香等事件相繼被曝光。今年4月,“毒膠囊”事件已逮捕13人,拘留54人。全國各地公安、司法部門加大追查力度。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食物怎麽了?中國食品安全的癥結在哪裏?
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包括媒體在內的人們經常會罵壹些食品生產企業沒有良心,缺乏誠信,道德滑坡。話題壹轉,就開始罵監管部門監管不力,失職,監管“馬後炮”。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商家是罪魁禍首,監管部門自然要承擔監管責任,但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原因卻沒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