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別名《賦得古原草送別》。
1、原文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2、翻譯
在長長的草原上,草是多麽茂盛,每年的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綠。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妳征程。我又壹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註釋
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萋萋:茂盛的樣子。
《草》的賞析:
壹二句從青草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特點著筆,原野上的青草多茂密,壹年壹度枯了又繁榮。“枯榮”二字極為講究,先“枯”後“榮”表明是春草,先“榮”後“枯”表明是秋草。
三四句含意深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極有氣勢,以淺近的語言,道出深刻的哲理,成為千古絕唱。詩人將野草的生生不已與人事的枯榮代謝相對照,告訴人們具有堅強意誌和生命活力的人是任何勢力也摧毀不了的。
五六句從青草死而復生的頑強生命力,寫到眼前的春天正是芳草遍地。遠處的芳草滿野連古道,晴日下壹片翠綠接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