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只看幹黃豆,幹黃豆的嘌呤含量確實不低,100克幹黃豆中嘌呤含量接近200毫克。但相對於真正的高嘌呤食物,大豆中的嘌呤還是較低的。比如動物內臟,常見的肝、腰、心、腦、胰等。,這些食物中每100克的嘌呤含量壹般在200毫克以上,豬腎在300毫克以上,豬肝接近300毫克。
而且我們很少直接吃豆幹,壹般是做成豆漿、豆腐或者煮熟吃。大豆在浸泡吸水的過程中,會有壹些嘌呤溶解在水中。大豆換成豆漿或水煮大豆,含水量也會大大增加,會大大降低100克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以豆腐為例,每100 g中嘌呤含量往往不到70 mg,而煮熟的黃豆中嘌呤含量不到50 mg。這個內容不算多。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痛風患者可以吃豆類。2011,收集了6份流行病學調查,沒有壹份顯示吃豆制品與高尿酸或痛風有關。在臨床研究中,食用大豆蛋白會增加血漿中的尿酸,但增加量很小,沒有臨床關註價值。文章的結論是,現有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證據並不支持吃豆制品會引起痛風的傳說。
其實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對痛風患者的作用是不壹樣的。目前,許多研究發現,植物蛋白也可以幫助降低尿酸的風險。壹般來說,痛風或高尿酸人群可以吃豆腐、喝豆漿等豆制品,植物蛋白、雞蛋、牛奶是痛風患者獲取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