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淮南王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但不能吃整顆黃豆。於是,劉安命人把黃豆磨成粉,放在水裏煮成豆漿,再放點鹵水,就變成了壹坨,也就是豆腐花。淮南王的母親吃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
關於豆腐的起源還有壹種說法,是劉安在組織方士煉丹時發明的。煉金術士在煉金術中使用了許多礦物質和無機鹽,偶爾發現石膏或其他鹽可以將豆漿凝固制成豆腐。宋代著名詩人朱將豆腐作為淮南王的藝術流傳於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了豆腐的制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發明背景
劉安發明了豆腐,卻是無意的。公元前164年,劉安為淮南王,定都壽春。劉安壹直在思考如何長生不老。他不惜重金招賢納士,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神仙,寫方士。他們用山裏清澈的泉水磨出豆汁,然後用來培育丹苗。沒想到仙丹沒煉出來,豆汁和石膏、鹽反應,形成了壹種鮮滑的東西,這就是豆腐的雛形。
有人敢嘗壹些,很好吃。劉安聽說後,和方士們反復試驗,終於把豆漿凝固成壹塊。他們給這種東西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豆漿,後來改名為“豆腐”。從此,豆腐在民間廣為流傳,劉安也在不經意間成為了豆腐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