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茶餅:起源於唐代,是九江的特產。蘇軾有詩說:“小餅如嚼月,有酥有餡。”素有“香花未見,甜不足,皮薄酥”之稱,是九江人奉茶、茶點的首選。朱镕基總理曾經把茶餅帶到北京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也作為貢品。
粽子:做法和今天差不多。玄宗在壹首詩中說:“四時花巧,九粽子爭新異。”;
餛飩:古代的餛飩就是現在的餃子,或蒸或煮,吃起來很美;
餅:皮薄內有肉餡,油炸,外脆內嫩;糕點和蛋糕:種類很多;
蒸竹筍:放在小瓦罐裏,和米飯壹起蒸;
胡食:如胡餅、大拿、瓤;
小玲烤:這是壹種非常特別的食物。只用四兩(最精華的部分)羊腿肉做的。從字面上看,我們認為它是壹種用羊肉燒烤的食物,但我們不知道應該在燒烤中放什麽調料。這種叫“孝陵烤”的茶點,是只給皇帝吃的珍品。同昌公主在唐懿宗結婚後,皇帝把它送給皇室,包括孝陵烤,適合儲存。“雖然有毒,但絕對不會臭。”
哮天酥:是壹種用雞肉或鹿肉切碎,然後用米粉油炸而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水果之壹。唐人認為柿子是甜的,是好運和長壽的象征。以上是宮廷茶宴上的部分茶點。唐代茶點之豐富,令現代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