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黃武的習俗,還有鹹鴨蛋可以用黃豆代替的其他說法。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蛇原形。所以人們認為蛇、蜈蚣等昆蟲可以用雄黃酒破解,端午節喝雄黃酒可以驅邪。根據民間傳說,中午吃黃武可以更好地驅邪。
端午節有個說法,叫“五月五日,五黃三白節”。五月又叫五月黃月,所以端午節要吃黃武、水煮茭白、鹹鴨蛋白、肉片。另外,吃個紅,指的是莧菜(當地發音接近“汗”)。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和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殺了。後人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民俗風情相互交融,因地域文化不同,風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壹個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慶祝娛樂、飲食為壹體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源於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黑龍七夜翺翔於南中,處於全年最正的位置,正如《易經·甘瓜》所說“飛龍在天。”端午節是飛龍的吉日,龍和龍舟文化壹直貫穿著端午節的傳承歷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