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生命有四種形式,胎生、卵生、濕生、化生。蛋是卵生的,代表壹個生命的存在。吃壹個雞蛋等於殺生。世界觀不同,佛教是無神論,道教是有神論,佛教認為佛只是在思想境界上高於人,會生會死,道教認為神是有超能力的神仙。
佛教提倡素食的理論基礎不是殺生,而是對眾生的慈悲。卵子是生命胚胎,尤其是壹些有性卵子,吃了也要殺生。當然,現在很多養雞場出的蛋是沒有生命的,不應該屬於殺的範疇。如果實在戒不掉,可以用蛋黃作為過渡。
佛教素食主義的起源
壹提到佛教,自然就和素食聯系在壹起。對於中國人來說,所謂“和尚”就是“吃素”,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佛教僧侶是否必須吃素,事實上似乎並非如此;除了中國的佛教,其他宗教,如藏傳佛教、東南亞的南傳佛教教和日本佛教,都不忌諱吃肉。
事實上,即使在中國佛教,也是在佛教傳入中國近500年之後,而在佛教史上導演這壹劃時代事件的關鍵人物是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梁武帝不忍心吃所有生物的肉。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並發誓要吃素。他是佛教的大護法,以帝王之尊推行“素食”,很快影響了整個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