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同品質大米的三倍,所以蕎麥面條是碳水化合物。蕎麥粉含澱粉70%,蛋白質7%-13%,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均衡,賴氨酸和蘇氨酸含量豐富。蕎麥粉含有2%-3%的脂肪,其中對人體有益的油酸和亞油酸也很高。
蕎麥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是是慢碳,比精制米粉的飽腹感要好。蕎麥面是用蕎麥面和水,搟成面團,切成細面條,煮熟後食用。蕎麥多產於寒冷地區,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吃蕎麥的習慣。蕎麥面條是由蕎麥粉和水切成面團的細面條。
蕎麥面條的起源與發展
蕎麥原產中亞,中國古代就有栽培。蕎麥多產於寒冷地區,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長,如山西朔州、陜北的山區,土地貧瘠,不適宜種植小麥。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吃蕎麥的習慣。日本人最早吃蕎麥的時候,因為磨粉技術落後,就簡單的把蕎麥粒煮熟了吃。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世紀。
蕎麥粉中的維生素D1和B2比小麥粉高3-20倍,這在壹般谷物中是很少見的。蕎麥粉最大的營養特點是壹般食物中很少有的,即同時含有大量的煙酸和蘆丁。蕎麥粉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尤其是磷、鐵、鎂,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具有重要意義。
百度百科-蕎麥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