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連心香囊教程如下:
(1)在紙上打版,把心形輪廓描在布料上,外側留出七分縫份,裁剪兩塊心形布料,用打火機燎邊。中國結繩頭由小到大依次穿入三顆珠子打結固定。中國結繩頭向下,穿流蘇的繩子向上分別固定在布料上下兩邊。用回針法沿畫好的輪廓縫合兩塊布料,在壹側留出翻口。
(2)沿邊緣打牙口,每隔5mm左右打壹個,翻口處不打。沿邊緣打牙口,每隔5mm左右打壹個,翻口處不打。填充後,用藏針法縫合翻口處。用四股金色線采用卷針法縫合香囊邊緣,從內部穿針繞邊緣線均勻縫制。底部穿上木珠和流蘇,打結固定。心形香囊就制作完成了。
如下:
香囊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壹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漢族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囊以錦制作,又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包、香纓、佩幃、容臭等,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壹般系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於床帳或車輦上。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佩帶香囊之俗,也在民間盛行。
“榴花角黎鬥時新,今日誰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葉上珠門。”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