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斑魚:
壹般呈橢圓或長橢圓形,側扁;頭長大於體高;背鰭鰭棘部強大,與鰭條部相連,背鰭鰭棘7~11根,鰭條10~21根;臀鰭鰭棘3根,壹般第2根最為強大,臀鰭鰭條數7~13根;胸鰭寬大,位低,壹般呈圓形;腹鰭位於胸鰭下方;口大,兩頜齒內行齒傾倒;體被小櫛鱗;側線達尾鰭基部;尾鰭圓形、截形或凹型。
2、黑魚:
烏鱧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齒堅利。眼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
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壹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愈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壹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能呼吸空氣。
擴展資料
黑魚性情兇猛,營底棲生活,屬於肉食性魚類,喜歡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淺水區。黑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是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可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生肌補血、促進傷口愈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我國食用烏鱧歷史悠久,其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蟲魚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