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當地有這樣的風俗,無雞不成席。雞文化 ,滲透到安徽人生活的各各方面。招待賓客,家人團聚,雞類菜品必不可少,尤其以肥西老母雞湯為主。女人在坐月子期間,父母會送上“愛雞”,給女兒補身體。生病體虛者,也經常喝雞湯進補。雞和雞蛋常用於親戚朋友間送禮;尤其是家中有喜事的情況下,當地人會將雞蛋塗成紅色,贈與親朋好友,寓意生活美滿紅紅火火。
雞文化盛行於中國,各地的雞文化各有特色。安徽當地就特有“土雞文化”。肥西老母雞本就是安徽當地有名的土雞品種。因其常年在農村山頭散養,以谷物、昆蟲為食,區別於市場上的白羽雞,被當地人稱為“土雞”,其雞肉無汙染,且肉質鮮美。而制作“肥西老母雞湯”的原料土雞越老越香,猶如成年美酒,經老火燉爛,雞湯清亮透黃,愈久彌香。據束氏傳人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介紹,“肥西老母雞湯”所用原料的雞齡不能少於130天。
自古以來,用雞制作的美味佳肴,枚不勝舉。如《禮記》中載有“雞羹”、“弗食……雞肝”;《楚辭·招魂》載有“露雞”;齊王吃雞“必食其距數千而後足”;《齊民要術》記有雞“五味脯”、“雞羹”、“蒸雞”;《新唐書》有“雞球”;白居易有“雞球餳粥屢開筵”的名句;《武林舊事》有“潤雞”;清代《隨園食單》已載有雞饌30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