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白靈菇菌袋的後熟與催蕾管理如何進行?

白靈菇菌袋的後熟與催蕾管理如何進行?

(1)後熟管理

掌形白靈菇菌絲長滿袋後不能立即出菇,此時菌袋松軟,菌絲稀疏,必須在溫度20~25℃、濕度70%~75%的環境下再培養30~40天,使菌絲濃白、菌袋堅實,貯藏足夠養分,達到生理成熟,這個過程即為菌絲後熟。菌絲只有成熟後才能正常出菇。若後熟期溫度太低,後熟培養時間則要延長,否則不會現蕾出菇。後熟培養期間,註意培養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開袋口。後熟不達標,很難出菇,即使現蕾往往產量很低。

(2)搔菌與催蕾

當菌絲將要達到生理成熟時搔菌,這樣可定位出菇,減少袋內菇、畸形菇的發生,從而提高優質菇的成品率。具體方法:打開準備出菇的那頭菌袋口(最好采用壹頭出菇法),用經過消毒的鑷子去除中間的接種塊,然後重新系上袋口,袋口和料面要保留壹定空間,紮口不可太緊。

把經過搔菌的菌袋雙排擺放於塑料大棚內,每批要做到集中入棚、集中催蕾,搔菌的那頭朝外,菌袋最上面覆蓋避光的編織袋(減少袋內出菇),空氣濕度提高到80%,增強光照,加強通風,於5~6℃的環境下處理6~10天。後於15~22℃的菇棚內,給予10~15℃的溫差刺激,誘導菇蕾產生,恒溫影響出菇。這樣經過10~15天的催蕾,就會在搔菌處出現米粒狀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