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清明節讀書活動讀後感35字

清明節讀書活動讀後感35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生動地描繪了清明節在他鄉的詩人心中的苦悶。當時,天陰沈沈的,詩人在急急地趕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劇了心中的苦悶。於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詢問何處有酒家,小童伸手壹指便是杏花村。

讀完這首古詩,我似乎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著朦朦細雨,來來往往的掃墓人,他們或三五成群,或形單影只,前去為故亡的親人掃墓。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青山遠望,雨洗青草,風吹柳擺。好壹個傷感的行旅,好壹幅淒迷仿徨的圖畫。

詩人只用了“欲斷魂”寥寥三個字,便將掃墓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亡者哀悼的心境躍然紙上了。

祭奠先人,碑前灑上壹杯酒,寄托哀思。環顧四周,唯見壹片煙雨茫茫,不見人家與炊煙,何處沽得壹壺酒?忽見壹牧童騎在青牛背上,吹著壹支短笛,悠然而來。上前打聽,牧童遙指著遠方的杏花村。全詩至為此,凝固成壹幅靜止的圖面,給人留下無限遐思……

杜牧這首古詩已成了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個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襯托著人們對遠逝親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處,似壹幅淡淡的水墨畫,意境深遠,寂寞空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