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是客家話對各種糯米/粘米糕的統稱。艾簪壹般在清明時節制作和使用,所以屬於清明簪,也是最常見的清明簪。清明簪包括“艾簪”、“田艾簪”、“朱燁簪”。每年清明節,清明時節,人們外出祭祀、郊遊時,都會采摘壹些艾葉、豇豆、竹葉、雞矢藤、憲兵等鮮嫩的葉子,做成各種清明簪。
宋代陳在《廣濟年間》壹書中記載了寒食節食品“青穗米:刺桐葉,細冬青,尤生於水邊”。人住寒食,其葉染米,藍而亮,食紫陽。它叫托雷羊米,道教稱之為青米和石饑米。"
明郎英在七修稿第四十三卷中提到寒食節吃“青團子”。“這種綠湯圓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和草汁制成的,餡料多為豆沙或棗泥。放入蒸籠前,將新的蘆葦葉放在底部。蒸熟後色澤翠綠可愛,蘆葦葉清香。這是非常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更多詳情,請參考詞條“青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