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是初夏長江中下遊地區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是中國東部主雨帶北移過程中長江流域滯流的結果。梅雨結束,仲夏來臨。每年這個季節的變化和雨帶隨季節的移動大致相同,形成了壹定的氣候規律性。但每年的梅雨並不完全壹致,有很大的年際變化。
長江中下遊正常的梅雨從6月中旬開始,7月中旬結束,在“芒種”和“夏至日”兩個節氣中。梅雨期約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小夏”前後,主降雨帶北移至黃河、淮河流域,後移至山東、華北地區。
長江流域開始由陰雨濕熱天氣轉為晴熱炎熱的夏季。據統計,這種正常的梅雨約占總數的壹半。
原因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和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在華南交匯,在華南形成壹個準靜態鋒。到6月底,暖空氣影響加強,準靜態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為江淮準靜態鋒(又稱梅雨鋒)。
因為來自南方的暖空氣攜帶了大量的水汽,當遇到較冷的氣團時,就會產生大量的對流活動。因為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差不多,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簡單來說,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關:雨季時,北方冷空氣經常南下,西南暖濕氣流深入北方,冷暖空氣交匯。
壹般會形成雨帶。在平時,會下雨,但偏偏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北上,把這條雨帶推向了上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