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人參,又名冬蟲夏草,白族人俗稱“根載體”;大理洱源地區有不同的叫法,叫雪參;山東運城、河北河間等地又稱為人參、蓮藕、竹茹、澤蘭、銀條菜。玄參株高120 ~ 160cm,莖四棱形,節間距2 cm,每節4片葉,十字形對生,花白芝麻狀,葉互生。植物分類學屬於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地黃是壹種野生植物。經過馴化栽培,其產量和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地黃既可入藥,又可食用。它的嫩莖葉在春夏兩季采集,油炸,涼拌,做成湯。白、脆、嫩的環狀肉質根(因其形狀和營養與人參相當而得名)主要食用,可炒、做湯、炒、腌菜。是口感很好的蔬菜珍品。地黃含有多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生素。地黃的氨基酸含量為16,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保健食品。
劍川沙溪鎮是雲南省野山參的原產地,也是最早人工馴化栽培野山參的地方。人參常年種植面積2000-3000畝,鮮參產量3500-4000公斤/畝。上世紀90年代,劍川的人參制品加工開始在封閉的家庭情況下進行試驗,制作壹些油炸後帶有調料的“人參”特色食品。2005年,“劍川車記人參食品廠”以人參加工銷售為主,註冊了“車記”商標,開發加工了人參炒香系列、人參糕、人參膏等十多個品種。產品不僅在省內市場有售,在當地市場也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