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鹹豐年間,南來北往的行人駐足郵亭,喝茶、打牌、吃飯、住宿,壹派繁榮景象。於是,當地壹些聰明的漁民就依托郵亭開起了路邊鯽魚店,煮鯽魚湯,煮鯽魚給行人吃。沒想到這裏煮出來的鯽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深得歷代官僚商賈的贊賞。久而久之,名聲遠播,生意蒸蒸日上。
在文化人的引導下,郵亭裏的很多餐館都掛上了“郵亭鯽魚”的招牌。20世紀80年代後,“鯽魚”逐漸形成巴蜀和西南地區著名的特色菜肴。
歷史悠久的郵亭鯽魚,如今已成為大足的特色名片。
在這個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郁的地方,美食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而說到美食,當然是郵亭裏的鯽魚。事實上,郵亭中鯽魚的歷史並不是很長。他最初是在1992年由壹位60歲左右的老人發明的。他其實是大足縣竹溪鎮人。20年後,老人早已過世,但他留給我們的鯽魚卻廣為流傳。老人的第壹份工作地點是“湘老鯽魚”(郵亭鎮外高家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家餐館早已沒落。後來老人受劉三姐(“劉三姐的鯽魚老板”)之邀,也就是驛站裏的鯽魚逐漸在劉三姐的地方興起,後來也有很多人來學藝術。希望熱愛美食的朋友多來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