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修剪的方法是:當幼苗長到約40厘米高時,留30厘米截頂定幹。待下部腋芽長到3厘米時僅留頂端3~5個芽,作為主枝,其余剪去。當年7月下旬再進行1次摘心,防止枝條徒長,促使基部芽體充實。第二年春季在主枝12~15厘米處剪短。當新芽長到3厘米左右時,每個主枝留2~3個芽,其余的芽除去。在二伏末摘心,以防枝條徒長,並使枝條橫展。經過如此修剪就能培養成側枝結果的美觀樹形。以後每年年初結合換盆在壹年生枝條基部10~12厘米處截頂並剪去細弱枝、病枯枝、過密枝、交叉枝以及徒長枝,使所留的枝條均勻分布於樹冠四周,修剪成圓頭形。對衰老枝條可重剪更新。
修剪時間宜在樹液流動之前(北方約在3月上、中旬)進行。若在樹液流動萌芽時修剪,則容易造成傷流,樹液白汁流失過多就會影響植株生長。
盆栽無花果多采用主幹開心形,修剪時每株留3~5個主幹,從接近地面的地方分開,使其呈30~50度角,向外斜伸,形成的樹冠較為美觀,早春樹液流動前,剪除枯枝,病蟲枝,徒長枝。
無花果有新枝結果的特點,新枝條壹鉆出表土就開始結果,長壹個葉坐壹個果,直至頂端。所以當年新枝壹般都應保留,對不需要的枝條也應在結果以後再剪除,對衰老枝5年更新壹次,每次更新宜在晚秋或早春發芽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