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產於我國南方,距今已有壹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南方果品之壹,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藥,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於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癥,並可解郁熱,理疝痛。
由於黃皮不易儲存,並且只在夏秋季節有,所以將其制作成幹後,不僅易於儲藏還很好吃。操作時,首先,把買回來的鮮黃皮用剪刀壹顆顆剪下來,壹定要留有壹點點莖,不要把黃皮弄破,要不然做出來的黃皮幹會很鹹。
其次,把剪好的黃皮用鹽壹層層覆蓋好,不用太多,約五斤鮮黃皮灑上三兩鹽就好,這個步驟做好後把它放上壹夜,期間要反壹反黃皮,把底的反上來。
第三就是把隔了壹夜的黃皮用清水洗幹凈表皮的鹽分,再煮壹鍋熱水,把黃皮放進去再清洗壹遍,因為用熱水清洗既可殺菌又可把黃皮的皮軟化,完成後就可以去核了。
第四步就是把去了核後的黃皮曬到半幹,因為在清洗的時候有很多水份,如果不曬到半幹,去泡甘草水的時候就會出水,那麽味道就變淡。
最後就是將煮好的黃糖甘草水(甘草煮15分鐘後去掉渣,再放進黃糖)放涼後,將處理完成的黃皮倒入其中,放壹夜後將吸收了甘草糖水的黃皮曬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