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端午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最初是南方吳越先民百越人創立的祭拜龍族祖先的節日。“端午”壹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地方誌中。仲夏端午節也叫五月初五,與夏季至日相同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中秋節、龍舟節、正陽節、天中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過程中,多種民俗融為壹體,節日習俗內容豐富。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粽子作為祭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但直到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壹時期除糯米外,還加入了中藥益智仁作為包粽子的原料,煮出來的粽子稱為“益智粽子”。

2、五色絲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行的五種顏色“藍、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節,孩子們要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來保護他們的健康。

3.喝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古代長江流域非常流行。俗話說“喝了雄黃酒,百病皆消”。

4.龍舟比賽。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壹,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和民俗活動之壹。它廣泛存在於中國南方,北方的江河湖海附近的城市也有龍舟比賽,而且多以劃龍舟、舞龍舟的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