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獅子頭
獅子頭是淮揚菜中的傳統名菜,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出現在隋朝。這道菜吃起來軟糯油膩。
2.盆栽三寶鴨
三寶是栗子、大棗和蓮子。這三種食材和精選的釀鴨壹起燉,然後放在特制的紫砂缸裏蒸。鴨肉融入了三種獨特的風味,紫砂壇子阻隔了壇子裏每種食材的營養價值。
3.佛跳墻
國宴上佛跳墻,也是壓軸美食。佛跳墻精選鮑魚、魚翅、遼參、魚肚、扇貝、鮑魚菇、鴿子蛋、裙邊等八種頂級美食,用特制的濃湯熬制三天三夜。祭壇打開後,滿屋都是香味,基本上沒有人能拒絕這種美味。
獅頭的歷史淵源
獅子頭60%肥肉,40%瘦肉,配料有蔥、姜、蛋等。做成拳頭大小的丸子,可蒸可燜,肥而不膩。獅頭在揚州方言中被稱為“大肉排”,在北方方言中被稱為“大肉丸”或“四喜相會球”。據說它的“遠祖”就是南北朝美食經典中記載的“跳丸烤”。
徐克在《清稗筆記》中明確指出:“獅頭人因其形而得名,豬肉為圓形。豬肉半肥半瘦,細切粗剁,摻入蛋白使其易於凝固,或加入蝦蟹粉。在罐子裏放黃沙,底部放黃豆芽或竹筍,用水鹽和肉圍成壹個大圈,放在上面,蓋上菜葉,放在鐵鍋裏撒壹點鹽,防止鍋裂。然後,用文火烘幹。每燒幾根柴,就不燒了,大概五分鐘以後,熟了就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