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苦蕎粉和小麥粉以1: 4的比例混合。
2、加水,攪拌,揉成面團,醒發約15分鐘。
3.揉成光滑的狀態。
4.把面團搟薄,切成小塊。
5.坐下來慢慢搓。這是最費時間的壹個。
6.全部煮好後,就可以用開水燙鍋了。苦蕎貓耳朵煮的時候湯會慢慢變成黃綠色,因為苦蕎裏面有黃酮類物質,加熱後的顏色。
7.我的手沒有機器那麽硬,形狀也好看,特別適合老年人。如果適當的加入苦蕎,會很有嚼勁,煮熟了。我們可以把貓的耳朵煎壹下或者澆壹下。
貓耳朵是流行於山西、陜西等地的壹種特色傳統面食。顧名思義不是用貓耳朵做的,而是因為長得像貓耳朵而得名。在中國北方,貓耳朵和其他面食壹樣多作為主食,而在中國南方,貓耳朵多作為小吃和點心。
山西的面食種類很多,有拉面,拉面,挑尖,用刀戳面,戳魚,_ _,剪刀面,皮帶面等等,還有貓耳朵,有的地方俗稱麻食。
洞頭貓耳朵是用紅薯粉和糖等調料做成的食物。先將紅薯粉和調料混合均勻,然後加水,和面,面做好了,將芝麻和白糖做的餡包進去,揉成三角形,高度壹厘米左右。下鍋煮後會呈綠色透明,甚至能看到面裏的氣泡和餡料,非常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