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就有壹種“太史餅”,以紀念中國月餅的“始祖”太史文忠。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了芝麻和核桃,為月餅的制作增加了輔料。這時就出現了壹種圓餅,裏面填滿了核桃,叫做“胡餅”。
3.到了唐代,民間有了面包師從事生產,首都長安開始出現蛋糕店。據說有壹年中秋節,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兵的時候,唐玄宗覺得胡兵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明月,脫口而出“月餅”,“月餅”之名漸漸在民間傳開。
4.北宋皇室中秋節喜歡吃壹種“宮餅”,俗稱“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小餅如嚼月,有酥有悅。”
5.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當時,別出心裁的面包師經常將嫦娥奔月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印在月餅上,使其在民間廣受歡迎。到了清代,月餅的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品種也越來越多。隨著人們制作月餅的經驗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在不斷湧現,工藝也越來越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