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誌鵑的《百合花》可分為四部分:
1、第壹部分寫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紮所。
2、第二部分寫通訊員和“我”壹起向新媳婦借被子。
3、第三部分寫通訊員為保護擔架員壯烈犧牲,新媳婦懷著崇敬、歉疚的心情給他縫衣服。
4、第四部分寫新媳婦執意將自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的身上入殮。
課文《百合花》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壹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百合花》的創作手法
《百合花》的情節單純,故事性不強,並沒有多大的波瀾起伏。但是正如作者所說的“故事越單純,筆就越閑,就能集中刻畫人物,也就有更多的篇幅放在人物的刻畫上。”在她的筆下,豐富的細節是開展情節、刻畫人物形象的有力的藝術手段。
在《百合花》中,細節描寫可謂俯拾皆是。如通訊員步槍筒裏插上的幾根稀疏的樹枝,通訊員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新媳婦低頭咬著嘴唇笑的神態,和她那條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等等。它們有的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主題,有的為人物形象的描繪添上精彩的壹筆,有的渲染了環境氛圍,有的為情節的開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