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燈心草藥材

燈心草藥材

分布於中國南方。根藥具有清熱、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內服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口腔炎、胃痛、跌打扭傷、瘡癰;外用,將鮮葉爛或幹根磨成粉,敷於患處。

中文名:燈心草開花

來源:本品為苦酸漿的幹燥全草。茄科植物。

來源:中草藥實用彩色圖譜。第三卷

生於山谷,村落,路旁,荒地。分布於中國東部和西南部省份。印度、印度支那半島和日本。

采收加工:夏秋有花有果時采收,去除泥沙等雜質,曬幹。

藥材特征:本品全長約30 ~ 60 cm。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有直線,嫩部有短柔毛;重量輕,易斷。該截面是中空的。葉常卷曲,扁平,卵圓形至卵圓形,長5 ~ 8厘米,頂端漸細或短,基部楔形,邊緣淺波狀,通常淡綠或灰黃綠色,兩側無毛或脈上有毛。花黃色或淡黃色,幹燥時不鮮艷,單葉腋生,常脫落。宿萼膨大成燈籠狀,常壓扁,長1.5 ~ 2.5厘米,黃白色,似紙,5棱,網狀脈,內含壹個直徑1.2厘米的球形漿果。無氣,味苦。最好是多葉,黃綠色,多果萼。

味與功用:苦,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利尿祛濕。用於發燒,感冒,腮腺炎,喉嚨痛,咳嗽,睪丸炎和大皰瘡。通常用量為15 ~ 30g;外用適量。

註:酸漿。通常也被用作紫薇的壹種藥。它的植株,葉,花和果比本種小並且能被區分。

味:苦,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