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傳,在周口圈的廟街上,住著壹位名叫邢的漁夫。在舊社會,他以捕捉魚蝦為生。當他釣魚時,他經常釣到壹些泥鰍。通常,較大的面包賣完之後,剩下的就沒人管了,所以他每次都要帶回家給自己做飯。有壹次,為了調口味,他幹脆把小泥鰍放在家裏的盆子裏吐出泥來,又從街上買了些豆腐、蔥、姜等調料。因為泥鰍小,不好清理,他就撈出來蓋了姜蒜,和豆腐壹起煮。煮好後揭開蓋子,發現泥鰍都鉆進豆腐裏了,唯獨魚尾留在外面,非常獨特有趣。這種方法很快在當地人中傳播開來,即被稱為“泥鰍鉆豆腐”。
3.泥鰍和豆腐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營養學家分析,泥鰍含有比壹般魚類更多的蛋白質、脂肪、鈣、磷、維生素等成分,肉質細嫩鮮美,味道甘平。具有溫中益氣、解毒斂痔的作用,素有“水中人參”之稱,而豆腐是非常好的食物。所以泥鰍和豆腐壹起煮,有滋補和食療作用。泥鰍鉆豆腐,因其營養高,滋補作用強,經廚師多次改良,已成為宴席上的名菜。具體烹飪:先將幼泥鰍放入盛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去臟洗凈,然後將涼排骨湯倒入砂鍋中,放入整塊嫩豆腐和泥鰍,加蓋慢燉壹點時間,泥鰍會被熱氣逼入豆腐中隱藏,直到湯汁在豆腐中煮死,再用小火和各種調料烹制。湯底清澈,非常漂亮,鮮香可口,壹絕。